- 倪国栋;冯洁彤;梅雨洁;倪国轩;宋长甫;
工程咨询人员掌握的隐性知识是企业的重要资源,隐性知识共享能够提高咨询工作质量和效率。厘清工程咨询人员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和作用关系,对促进工程咨询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至关重要。基于文本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最终得出17个影响工程咨询人员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因素,涉及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和环境因素3个层面;基于FISM-MICMAC分析法构建了工程咨询人员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因素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和驱动-依赖关系模型,并分析了因素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共享收益、利他行为、知识内隐性、知识垄断、信任、激励机制是工程咨询人员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为工程咨询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员工知识共享意愿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5年04期 v.42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杨忠勇;刘新健;王友华;蒲成林;刘杨;王亚林;钟丹;
城市建设中的深开挖工程遗留边坡失稳是典型城市地质灾害,科学评估其稳定性对灾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重庆主城区11个典型边坡站点为研究对象,基于平面滑动法结合边坡尺寸、土壤和植被特性等实测数据,定量分析边坡稳定性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仅巴南1站的稳定性系数不足1.0,处于不稳定状态,与其较陡边坡和较低植被覆盖率有关,其余各站点稳定性系数均在1.35以上,处于稳定状态;土壤粘聚力在维持边坡稳定性的贡献中最大,对边坡稳定性系数也最为敏感;土壤含水量从增加土体自重、降低土壤粘聚力等方面降低边坡稳定性系数;土壤根系密度从增强土壤的抗滑力、减少土壤侵蚀等方面提升坡体整体稳定性。采用植被、混凝土等技术加固土壤、增加边坡植被覆盖率、定期监测不稳定状态的边坡是降低其滑坡风险的良好办法。
2025年04期 v.42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鲍华;
为提升地铁车站中柱的抗震性能,设计了两种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组合柱1由环形钢管内填C40混凝土、外包整体浇筑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组合柱2为钢管内填C60混凝土、外包C40普通混凝土。基于ABAQUS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两种组合柱与普通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组合柱1在承载力、抗侧刚度和滞回性能方面表现最优,在30 mm竖向压缩变形下仍保持近似弹性。进一步分析其在地铁车站结构中的抗震表现,在PGA=0.3g地震作用下,组合柱1的位移响应更小、受力性能更优,整体更趋近弹性状态。研究表明,组合柱1依托UHPC的高强特性与钢管约束作用,可显著提升中柱的抗震性能,具备良好的工程应用潜力。
2025年04期 v.42 1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聂雪飞;陈海腾;肖昶;李迎昊;张世顺;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橡胶混凝土-钢双壁空心柱,以实现橡胶混凝土在结构受力构件中的应用。该新型组合柱由CFRP外管、钢内管以及填充在内外管之间的橡胶混凝土组成。本文结合轴压试验以及理论分析,对该组合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开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柱具有优异的轴压承载力和延性;在CFRP外管和钢内管的共同约束下,橡胶混凝土的强度及延性均得到大幅提升,且在一定橡胶替换率范围内,提升幅度随着橡胶替换率增加而增大;同时,在橡胶混凝土和CFRP外管的约束下,钢内管的屈曲得到有效抑制。此外,本文建立了针对该新型组合柱的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较为精准地预测新型组合柱的轴压承载力以及轴向应变与环向应变关系。
2025年04期 v.42 30-3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郑弦;覃裕民;张毅;
建筑业碳减排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依托,碳绩效是衡量企业碳减排效果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建筑企业为研究对象,从高管背景和企业特征主客观维度构建公司治理分析框架,选取90家A股建筑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案例,运用fsQCA方法深入探究影响因素与建筑企业碳绩效之间的因果复杂性。研究发现:(1)各条件变量均不单独构成建筑企业碳绩效的必要条件。(2)高水平建筑企业碳绩效驱动路径共有3条:女性高管-资源驱动型、集权股东驱动型和学历-任期-资源驱动型,3种等效组态包含的条件变量不尽相同,组态之间可以相互替代。(3)高水平和非高水平建筑企业碳绩效组态解存在因果非对称性,建筑企业碳绩效是高管背景与企业特征主客观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2025年04期 v.42 3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珏;孟娟;潘悦;
研究针对中国建筑施工坍塌事故的复杂致因体系,通过分析2018—2024年203份调查报告,运用文本挖掘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数据划分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追责人员、防范措施四类。采用向量化方法构建1023维向量空间,结合分层聚类及轮廓系数、加利福特-哈拉巴斯指数和戴维森堡丁指数确定最优聚类结构,并利用扎根理论解析安全因素关联性。结果表明:二级指标间无线性相关性,而一级指标存在共现可能。其中直接原因“安全意识淡薄”(DirCau1)与防范措施“完善管理体系,强化责任落实与安全监督”(PreRec1)呈现显著统计关联,当事故直接原因为DirCau1时,对应整改措施为PreRec1的概率最高。研究结果为事故初步评估提供了快速且精准的方法论支持,加速了应急响应流程的启动,并为建筑安全管理提供了参考。
2025年04期 v.42 48-5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刘旦;陈小亮;方楚杰;熊怡;
PPP模式是保障房的重要供给方式,然而现实中保障房PPP项目绩效普遍不够理想,严重拖累了保障房的保障效果。文章构建了保障房PPP项目控制权配置、契约治理机制和项目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保障房PPP项目绩效低迷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契约治理机制和控制权配置对项目绩效均具有正向影响,但契约治理机制的作用更大;(2)控制权配置对契约治理机制和项目绩效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在控制权授权基础不具备的条件下,社会资本掌握更多的项目控制权,不仅无助于提高社会资本努力程度,反而会降低契约治理机制效果。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2025年04期 v.42 5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郭秀芹;马建勋;
为了研究混凝土框架-配筋砌块砌体混合结构在竖向力作用下的性能,以及构件截面尺寸和材料对混合结构性能的影响程度,本文结合理论分析,运用有限元软件建模分析梁截面高度、柱截面高度、砌体墙高度、砌体墙跨度和砌块砌体弹性模量在竖向力作用下对框架、配筋砌体墙协同工作性能的影响,并对比理论分析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柱截面高度对框架柱和砌体墙之间的轴力分配影响最大,当柱截面高度从300 mm增加到450 mm时,二层柱的轴力分配系数从45.6%增加到56.4%,增加10.8%;砌体墙跨度对结构的影响次之,当砌体墙跨度从1.39 m增加到1.99 m时,二层柱的轴力分配系数从49.3%降低到39.9%,降低9.4%;梁截面高度、砌体墙高度和砌块砌体弹性模量对结构的影响较小。研究认为应控制柱截面高度和砌体墙的跨度。
2025年04期 v.42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郭朝辉;王薛钢;
由于土石坝心墙在蓄水过程中出现的孔压不均匀分布现象,导致心墙内部应力状态复杂,增加坝体破坏的风险。对此,对抽水蓄能电站土石坝心墙孔压不均匀分布特征进行数值模拟,评估土石坝心墙的应力状态和稳定性。通过实际勘测并布置测点,获得研究区域实际孔压情况。将勘测数据输入岩土分析GEODYNA软件构架仿真计算模型,计算饱和度影响下心墙的孔压-应力耦合关系。仿真试验表明,高孔压主要集中在心墙底部,心墙饱和度的随机性影响孔压不均匀分布特征,心墙孔压不均匀分布主要集中在初蓄期,同时受到该影响心墙的强度发生降低;在外部荷载作用之下,心墙孔压出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且不均匀分布特征较为明显,这种特征会导致心墙存在潜在滑移风险。
2025年04期 v.42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欣;何怡翰;蔡琦;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如何高效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城市发展的难题。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讨论调研分析影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的多种因素,最终选取18个影响因素,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组合赋权-云模型的综合评价方法。以南京市为例,对其建筑垃圾资源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的综合评价方法合理可行,南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综合评价结果为“中等”,反映当前南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面临的主要难题出现在社会效益、技术水平以及环境效益方面,并为后续其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42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春亚;
建筑工人的习惯性违章行为是导致伤亡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为挖掘施工过程中习惯性违章行为的特征与规律,本文引入主体建模方法(ABM)。考虑管理行为与工人行为的交互作用,构建建筑工人习惯性违章行为理论模型,并通过现场实验分析经济刺激和精神刺激对工人行为的影响。针对不同主体交互层次构建建筑工人习惯性违章行为仿真模型,利用AnyLogic软件模拟建筑工人在不同管理措施下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处罚和安全教育措施对纠正工人习惯性违章行为更为有力,且工人更接受班组长的安全管理行为。该研究所提出的方法直观展示了不同因素对工人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及行为变化趋势,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策略提供可视化依据。
2025年04期 v.42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雅娇;何清华;陈小燕;
为实现重大工程项目创新目标,不同的参建组织进行协同合作而形成了基于项目的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然而,隐藏在重大工程技术创新合作网络背后的结构特征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因此,本研究以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为数据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量化分析了重大工程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与规律。研究发现,该网络节点联系较为紧密,但创新组织在地区分布上并不均衡;国有性质的承包商是推动重大工程创新的关键组织,其次是设计单位;网络的核心社区以多中心结构为主,部分社区表现出了强烈的地理空间依赖性。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增强对创新合作网络结构的认知,还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根据网络属性特征更好地制定管理对策。
2025年04期 v.42 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艾合买提江·吐尔洪;马永涛;高翔;努尔艾力·麦麦提图尔荪;
橡胶缓冲块通过超弹性变形,可吸收由地震等荷载作用引起的冲击能量。地震作用下桥梁相邻结构间的碰撞会增大结构地震响应,为此橡胶缓冲块被广泛用于隔震桥梁防碰撞。橡胶缓冲块冲击特性较为复杂,同时OpenSees等软件缺少橡胶缓冲块冲击本构模型,因此本文先根据静力压缩与冲击试验,分析了橡胶缓冲块静态及冲击力学特性。然后,基于已有的冲击模型提出了能够考虑残余变形的改进非线性-粘弹性模型,并与冲击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对比结果显示,改进模型在冲击力峰值、加卸载路径及能量耗散等指标上的预测精度明显提升。同时,改进冲击模型的结果与冲击试验及有限元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准确可靠,可为橡胶缓冲块的优化设计及桥梁碰撞响应分析提供高效、可靠的理论与数值工具。
2025年04期 v.42 10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季云霖;柯力俊;顾尧天;朱德胜;王金卿;
为提升吸力桶基础在粗砂地基中的上拔承载性能,本文采用注浆的方式对其进行减渗加固处理。通过开展一系列室内模型试验,探究上拔速度、注浆浓度、注浆区域以及长径比对吸力桶基础上拔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粗砂地基中,吸力桶基础经过注浆减渗加固处理后上拔承载力显著提升,充分发挥了吸力式上拔基础的特有优势;注浆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上拔性能不再随之提升,本试验最佳注浆浓度为25%左右;在低速(1 mm/s)上拔条件下,当仅桶外注浆时,吸力桶基础上拔承载力提升了173%,桶顶吸力增长率达到336%;而当吸力桶内、外均注浆时,抗拔承载力提升800%以上,桶顶吸力增长率超1800%。工程中,建议以最佳注浆浓度对吸力桶基础内、外部均注浆以达到最优的减渗加固效果。
2025年04期 v.42 11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骆炎华;丁陈永骏;李猛;
对我国省级绿色建筑政策的主题、工具和效力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有助于厘清各地区建筑业绿色发展战略的脉络,并促进其有效改进。为此,以2006—2023年间的310项省级绿色建筑政策为研究对象,利用LDA主题模型识别政策主题并提取政策工具。通过事前分析的视角,结合PMC指数模型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6项政策进行了内部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级绿色建筑政策主题涵盖全面,政策工具以环境型为主导,同时存在省域间的不均衡性;6项代表性政策效力整体较好,但仍有提升空间。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完善建议。
2025年04期 v.42 120-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正>《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是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的土木工程与工程管理类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为:刊发土木工程原创性学术论文,反映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学科研究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为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应用服务。本刊的投稿要求如下,欢迎广大学者、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惠赐高水平稿件!1.《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是土木建筑工程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025年04期 v.42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正>黄大年(1958年8月—2017年1月),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长期从事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工作。曾担任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和“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推动我国深地探测装备的自主研发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地位。2017年,中共中央追授黄大年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宣部追授黄大年“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2010—2019年英雄模范人物。
2025年04期 v.42 1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本期数据